她曾紅極一時,又遁影江湖;曾負笈歐陸,又百變重歸;至今隨性而動,若隱若現,留待人們猜測、誤解、驚嘆、重逢。對于京劇觀眾而言,鄭子茹的名字遙遠而又親近。
隨著參演自由體戲劇《譚鑫培1902-1908》,在中法兩國間穿梭的鄭子茹又一次回歸視線,引發關注。
生于北京的鄭子茹1972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主攻老旦。年少的她趕上了特殊年代向規律教學的復歸。“踢腿壓腿、刀槍劍戟、武術體操、鋼琴伴奏,我們班是世界級的全能培養”,鄭子茹至今自覺幸運。然而,面對日復一日的《釣金龜》、《遇皇后》,生性叛逆的她漸生疑惑: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全能的京劇技藝怎么偏偏跟老旦不沾邊?世上的成熟女性千姿百態,難道只有寡婦老嫗這一種模式?
(資料圖片)
1979年畢業進入學院實驗劇團的鄭子茹,以學院保留劇目《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一角一炮打響。時任校長史若虛驚嘆道:“咱們學校出了個小老旦!”這個融入抓袖、背身、上馬等身段技藝的老旦角色,讓她有了不同以往的新感受。加上自身的小嗓基礎和武戲功底,已成為劇團領銜主演的鄭子茹再也不甘心只演傳統老旦戲。
京劇《野豬林》鄭子茹飾演林沖
《對花槍》是鄭子茹真正意義上的首創成名作。在借鑒豫劇《對花槍》的基礎上,楊潤清、奎生、關雅濃等名師為鄭子茹量身打造了姜桂芝這一文武并重、四功兼備的新角色,遂成為京劇老旦行當劃時代的里程碑。“唱腔一拿到,我的心就酥了”。對此愛不釋手的鄭子茹只用一周便拿下唱腔,不到一個半月即完成首演。練功、吊嗓、打出手、磨唱腔,鄭子茹披星戴月,幾近瘋魔;繁難的武戲,吃重的唱腔,鄭子茹奔赴夢想,樂在其中。
《對花槍》的空前盛況帶給了鄭子茹等身的榮譽,也讓她實現了對老旦行當的重新詮釋。在她心目中,行當追根溯源應為人物服務;角色應充分調動程式手段,而不必拘泥于行當;多維度地看待、理解、思考行當,才不至陷入誤區。“我可以演賈寶玉”,自信的鄭子茹如是說。
現代舞《流星》
“叛逆”是鄭子茹對自己性格的描述,也是她非常人生軌跡的注腳。適逢八十年代的多元文藝思潮,掙脫束縛、自由呼吸的心聲在她胸中回蕩。“只干劇團這點事,終日重復幾段唱,精神太不充實,人生太不滿足。”肩負雙肩背,腳蹬旅游鞋,頭頂新發型,跟隨搖滾歌手在長城烽火臺做行為藝術,陪伴天才影星追尋超凡脫俗的電影理想,頻頻跨界參加各種前衛戲劇的創作演出,天馬行空,隨心而行,仿佛讓鄭子茹找到了精神的共鳴,找到了全新的活法。
現代戲劇《舅舅的夢》鄭子茹飾瑪麗亞 1991年北京工人體育館
1986年調入中國京劇院后,“不安分”的鄭子茹愈發難以適從。在兩次外地演出遭遇不公后,她漸生離去之心。在1991年主演《目蓮救母》獲得首屆文華表演獎后,鄭子茹終于暫別了京劇舞臺。“越活越看清自己的內心,越活越不需旁人的理解”,鄭子茹如此解釋自己當年的不辭而別。
《紅白寓言》系列劇照
1993年,受著名現代舞導演弗朗索瓦·拉菲諾之邀,懷揣尋找共鳴之愿的鄭子茹負笈法國。在法期間,她學習了現代舞的編導與表演,探索了“舞臺空間的反思”、“舞臺藝術形式的可能性”等主題。除在法國國際現代舞導演培訓中心、巴黎玻璃園舞蹈培訓中心等處學習外,她還多次參加阿麗亞娜·穆奴氏柯茵、尤索夫·納稚、丹尼爾·拉赫尤等著名戲劇導演和舞蹈家開辦的工作坊和交流活動。“身體打開了,腦筋點亮了,通了幾道大門,開了幾層眼界,精神上特別滿足。”鄭子茹如此慶幸當年的選擇。
《紅白寓言》系列劇照
1998年,歷經法國和日本學習實踐的鄭子茹回到北京,開始在新的維度上重塑理想。她自導自演京劇《圣女貞德》,通過法國題材的京劇創作繼續對文武老旦的藝術實驗;創作現代舞臺劇《誰能饒得了誰》、《紅白寓言·夢一》、《紅白寓言·夢二》,以京劇為母體探索動作與舞蹈的可能性;為上海歌劇院導演大型歌劇《詠·別》;與法國SPREZATULA劇團合作導演舞臺劇《音域》;導演大型商業魔幻劇《西游記》;為天津人藝導演法國劇作家加繆的《誤會》;以即興表演的方式創作京劇環境視聽互動《夢境恍如》、《夢絮》、《夢旅》;參加阿維尼翁藝術節、蒙彼利埃春天國際戲劇節、中法之春藝術節、北京國際現代藝術節、吉隆坡藝術中心現代藝術節等著名藝術活動……
《紅白寓言》系列劇照
在諸多作品中,鄭子茹運用自身的多元藝術背景,嘗試在京昆、話劇、現代舞、歌劇、日本古典戲劇、即興表演、行為藝術、蒙太奇剪輯等形式的同臺交互中,完成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的融合實驗。她通過時空穿越、交錯敘事、即興演出、形式跨界等手段,嘗試刺激與印象,關注情緒與態度,實現觀眾的自我分析、自我回饋和深層共鳴。
回顧當年的出走與回歸,鄭子茹淡然以對:“有得有失,得到太多;心靈滿足,無法代替。”她坦言愧對京劇觀眾的期待和母校老師的培養,但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她從另一個維度宣傳著京劇,認知著京劇,探索著京劇,守候著京劇。
《紅白寓言》系列劇照
對于即將參演的自由體戲劇《譚鑫培1902-1908》,鄭子茹感謝機緣,心懷期許。一來對緬懷大師深感榮幸,二來對母校創作義不容辭,三來對慈禧角色興趣濃厚。因此,一經王永慶導演誠邀,鄭子茹便欣然應允。
面對慈禧角色,歷來從人物出發的鄭子茹做足了功課。在觀摩和查閱了博物館的肖像畫、畫冊里的老照片、各國學者的研究文獻和相關人士的回憶錄后,她逐漸尋找到了慈禧彼時應有的狀態:“她并非普通大媽,而是將作為皇太后的姿色和儀容保持到了生命盡頭。”鄭子茹認為,歷史人物有其各自的超越與局限,應放到歷史的處境中去分析:她殺害譚嗣同卻重用李鴻章,痛恨維新之人卻做了維新之事;她熱愛生活,堅持保養,甚至傳言擁有一個年輕的英國情人;她在意帝國形象,不甘封閉惡名,主動與美國總統交換照片;她權力至上、欲望無止,性格分裂、喜怒無常……
《紅白寓言》系列劇照
在表演樣式上,鄭子茹希望破除“拿腔拿調”的京劇式念白,采用更多的自然主義表達,在凝重、渾厚的質感中體現人物性格的分裂性,從而避免表面和浮夸。面對譚鑫培時,則通過語氣的變化體現一個女人對男明星的偏愛和心疼,同時保持其素有的美麗、矜持、富貴、奢華。
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重復與創造,約束與自由。作為一個非典型的京劇人,鄭子茹在疑惑、尋找、掙脫、重塑、期許、守望中,體驗著獨特的生命存在,留落著非凡的人生軌跡。
與法國著名導演努詩金及法國阿維尼翁藝術節創始人之一保羅·皮歐
與法國著名時尚設計師皮爾卡丹
與法國“太陽劇社”演員合影
“京劇是奢侈的藝術”,鄭子茹如此總結。所謂“奢侈”,在于它需要團隊協作、眾星捧月,從而負載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不羈的靈魂,難求的共鳴,不免孤獨,不免疲憊。然而,“當給我一個空間和平臺時,我會做自己想做之事。”不辭而別的鄭子茹其實從未走遠,她正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守護心中的凈土,守望精神的自由。
(文/靜一)
劇目名稱
《譚鑫培1902-1908》
演出時間
2023年5月5日至5月7日
每晚19:30分
演出地點
民族文化宮大劇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