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歲星。
2、在中國古代,五大行星是和太陽、月亮并列的,稱為日月五星,一起稱為七曜。
3、分別為熒惑星(火星)、辰星(水星)、歲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鎮星(土星)稱為五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太陽星(日)、太陰星(月),合稱七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七曜,源于古代中國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可追溯周朝。
5、自兩漢時期應用甚廣。
6、《史記·天官書》中記載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7、"金星,因為亮度較強、成銀白色,所以古代稱呼為明星、大囂、太白。
8、是天空中除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行星。
9、《詩·小雅·大東》中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10、"是古人把金星當成了兩顆星星,黎明見于東方的叫啟明,黃昏見于西方的叫長庚。
11、2、木星,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地球一周約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12、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
13、3、水星,古代叫辰星,離太陽最近,看上去總是在太陽兩邊擺動,離開太陽最遠不超過三十度。
14、我國古代把一周天分為十二辰,每辰約三十度,故稱水星為辰星。
15、4、火星,古代叫熒惑,以其紅光熒熒似火而得名。
16、在古中國,取其“熒熒如火、亮度與位置變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熒惑”,火星又名罰星、執法。
17、5、土星,古代名鎮星,土星每約二十八年繞天一周,每年進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歲鎮一宿,好像輪流坐著二十八宿一樣,故名鎮星。
18、木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歲星。
19、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為12年,正好與十二地支相配,因此得名。
20、這一特性使得木星成為天空中一只巨大的“時鐘”,具有紀年和修訂歷法的重要意義。
21、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赤道直徑為142984千米,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但為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22、物理性質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
23、隨著深度的增加,在距離表面至少5000千米深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環境下形成。
24、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硅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
25、木星是氣態行星(又稱類木行星),即以非固體物質為主要組成的行星,它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赤道直徑為142984千米。
26、木星的密度為1.326g/cm3,在氣體行星中排行第二,但遠低于太陽系中四個類地行星。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