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5日,小學生“審判長”參加完南縣法院組織的模擬法庭活動后談了自己的感受。
找準關鍵點,做實家庭教育指導
(資料圖片)
“我非常后悔呀,不應該為了掙幾個錢,而忽視了對兒子的關心和教育,導致兒子如今誤入歧途。今后,我一定按照法院的要求,嚴加管束兒子。”在南縣南洲鎮金球村,監護人周某紅著眼眶,緊握著來送達家庭教育指導令的南縣法院少年法庭法官的手,感激地說道。
今年5月,在少年法庭審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小周(化名)在犯強奸罪時年僅15周歲,犯盜竊罪時年僅16周歲,經審理后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承辦法官在分析該案發生原因時,認為除了小周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外,其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嚴重缺失亦是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承辦法官向小周的監護人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督促監護人周某“依法帶娃”,從而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父母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監護人應當切實履行監護職責,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法治方面的教育,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送達家庭教育指導令的過程中,法官當場為監護人講解了指導令的相關內容,并指出其具有法律約束力,違反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今年以來,南縣法院共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2份,現場發放相關法律書籍、普法資料180余份,真正實現讓“依法帶娃”成為監護人的法定義務。
把握切入點,發揮司法建議作用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事關社會穩定,是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如何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實現未成年人保護常態化、制度化,是南縣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楊某是一名電器修理工,長期從事電器修理工作。一次,楊某受某小學的委托,進入學校女生宿舍維修熱水器時,見該校五年級一名不滿12歲的女生獨自一人在打掃衛生,便企圖上前進行猥褻,因該女生強烈反抗而未遂,隨后逃離現場。
辦案法官在辦理該案時發現,案件的發生是學校疏于監督管理,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遂向該校發出司法建議,要求學校加強外來人員管理,強化校園安保措施,同時要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教育他們在受到侵犯時及時尋求幫助,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司法建議發出不久,該校回復:“對法院提出的針對性建議全盤采納,學校及時進行了整改。”
在辦理涉未成年人案件過程中,南縣法院的法官們及時分析案件發生的緣由,歸納案件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及時向相關單位發出司法建議,堵塞管理漏洞,達到了“審理一起案件、解決一類問題”的效果。
據悉,自開展“利劍護蕾”專項行動以來,南縣法院共向有關單位發出司法建議9份,相關單位均已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并向該院作了反饋。
除此之外,南縣法院還建立起已決未成年罪犯臺賬,定期或不定期對他們進行回訪,對有困難的未成年罪犯進行幫扶,從而讓他們積極改造,重新回歸社會。2022年以來,該院共對8名未成年罪犯進行回訪,提供就業幫扶5次,共有2名未成年罪犯通過幫扶走上了工作崗位。
抓住著力點,增強法治宣傳效果
今年5月25日,來自南縣五小教育集團、南縣城郊聯校的140余名師生走進南縣法院,參加“法院開放日”活動。師生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訴訟服務中心,觀看了南縣法院自編自導自演的法治微電影《連心鎖》,結合案例進行“模擬庭審”,“沉浸式”體驗了法院工作。
“通過今天當小審判長的體驗,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和神圣,長大后,我也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判長!”剛參加完模擬法庭活動的小學生宋悅動情地說道。
南縣法院曾獲得“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先進單位”稱號,為進一步發揮先進優勢,該院采取積極措施,推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在成立少年法庭的基礎上,該院建立了涉未成年人審判專業團隊,從工、青、婦、教等部門挑選出較為固定的10名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組成相對固定的合議庭,突出少年審判工作的專業性;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推進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常態化、規范化、系統化。
今年4月7日,南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丁杰與縣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共同為南縣五完小法制教育基地揭牌,這是去年以來南縣法院設立的第3個法制教育基地。
截至目前,南縣法院充分利用“開學第一課”等形式,在教育基地、農村中小學等場所開展送法進校園、進課堂30余次,內容涉及預防性侵、禁毒、校園安全等,聽課師生2000余人次,發放普法資料5000余份。
南縣法院還持續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保護的普法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綜治民調、扶貧走訪、立案窗口、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媒介,開展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法律知識宣傳,向全縣12所中小學推薦12名員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
今年以來,12名法制副校長共講課15次,為學校解決法律難題10余件,受到全體師生的一致好評。
春風化雨,法潤人心。“南縣法院將進一步強化履職擔當,推動少年法庭改革,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融入基層治理,形成全面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格局,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更加優良的法治環境,為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作出應有的貢獻。”丁杰表示。(劉曉芬 李敏 龔紋 文/圖)
(責編:梁秋坪、薄晨棣)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