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趙紫東)“目前,重慶退捕漁民安定有序,非法捕撈得到有效遏制,江河水面基本實現清船、清網、清江、清湖;無捕撈漁船、無捕撈漁網、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產,水生生物多樣性初步呈現恢復向好趨勢。”
在今(3)日舉行的重慶市長江十年禁漁“三年強基礎”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莫杰作出上述介紹。
(相關資料圖)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地,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意義重大。重慶于2019年啟動退捕工作, 2021年1月1日起,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實行十年禁漁。
漁民“退得出”“穩得住”
重慶以廣大漁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為出發點,加強宣傳引導,加大財政投入,逐船逐戶逐人兌現補貼。2020年11月,國家核定的5342艘漁船、10489名漁民全部上岸,提前完成三年退捕任務。
人力社保、民政等部門組織開展宣傳入心、就業舒心、培訓貼心、社保安心、兜底暖心“五心行動”,通過實施精準就業幫扶一批、針對性培訓一批、動員提檔參保一批、兜底政策救助一批“四個一批”,確保上岸漁民有出路、生計有保障。
截至目前,有就業意愿的7429人全部就業,符合參保條件的10414人全部參加養老保險,將349名退捕漁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江河水面“禁得了”“管得住”
重慶公安、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勤聯動,緊盯捕撈、運輸、加工、銷售各環節,全鏈條打擊;常態化開展清船、清網、清違規垂釣、清涉漁市場“四清”整治,全方位巡查;實施“亮江工程”,布設沿江漁政AI高清預警點位937個,全天候監控。
三年來,重慶累計查辦涉漁行政案件4500余件,偵破刑事案件1700余起,取締禁捕水域“三無”船舶2955艘,清理殘留網具5633張,勸導制止違規垂釣25萬余人次,整改市場涉漁突出問題7300余個。
水生生物資源“生生不息”
重慶一手抓水生生物保護,系統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完成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產卵場等魚類重要棲息地摸底調查。啟動長江上游水產種質資源庫建設,胭脂魚、巖原鯉等珍稀特有魚類保種和人工繁育水平居全國前列。一手抓水域生態修復。開展涉漁工程“回頭看”執法行動,督促落實生態補償措施。科學制定放流方案,加強放流苗種監管,規范實施增殖放流。
三年來,全市累計放流各類水生生物5100余萬尾,有效補充了長江魚類資源。據監測,重慶長江魚類的種類數和資源量較禁捕前均有所增加,長江鱘等珍貴瀕危物種被發現的頻次也越來越多。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