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亞洲太平洋濤動(APO)是最近發現的亞太地區大氣遙相關模式,其特征是亞洲和北太平洋之間對流層上層溫度的蹺蹺板振動。遙相關是相距遙遠的地點的天氣現象之間的聯系。APO 對大氣環流、季風降雨和氣旋活動等現象具有重大影響。因此,APO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聯系已成為氣候變化界的熱門話題。耦合模型比對項目(CMIP)匯集了最高質量的氣候模型,用于研究未來可能的氣候變化。因此,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魏華教授團隊從 CMIP6 中挑選了 32 個模型,并評估了它們模擬 8 月份 APO 對接下來的早秋(9 月)降水的影響的能力。中國東南部地區及相關大氣異常,以及不同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s:SSP2-)下2021-2040年(近期)、2041-2060年(中期)和2081-2100年(長期)的未來預測4.5和SSP5-8.5),這是相關利益攸關方使用的預計到2100年社會經濟全球變化的情景,以得出不同氣候政策下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相關論文最近發表在《大氣和海洋科學快報》上。
研究結果顯示,所選的CMIP6模型中有三分之二的APO與中國東南部降水呈正相關,符合觀測結果。
“BMME,意思是“最佳”模式集合,有效地模擬了與 APO 相關的降水和大氣異常。在兩個 SSP 的近期、中期和長期未來預測中,BMME 預測, APO與東亞急流、APO與中國東南部降水以及東亞急流與中國東南部降水的關系預計將減弱。”華教授解釋道。
總體而言,BMME對APO對中國東南部早秋降水的影響進行了合理的模擬。然而,各個模型預測的變化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只有 APO-東亞噴氣機關系的預測變化顯示出良好的模型一致性。
華教授總結道:“因此,應謹慎解釋預測結果,并在未來進一步努力減少 APO 和相關大氣異常建模中的模型不確定性?!?/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