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的形成原因
產生沙塵暴原因有:自然條件、物理因素、環境因素、人為因素、氣象因素。
1、自然條件
有利于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卷揚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云團或颮線是有利于沙塵暴發展并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于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2、物理因素
在極有利的大尺度環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后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后的巨大壓溫梯度。
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
3、環境因素
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發展的首要環節。風是土壤最直接的動力,其中氣流性質、風速大小、土壤風蝕過程中風力作用的相關條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響土壤風蝕的重要原因之一。
4、人為因素
沙塵暴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系。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擾動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5、氣象因素
沙塵暴的形成是以東亞特殊的大氣環流為背景,并與冬季風緊密聯系在一起,發生主要與冬半年西伯利亞與蒙古高壓驅動下的冷鋒過境有關,屬冷鋒型沙塵暴。
沙塵暴有哪些危害
沙塵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農業減
產。沙塵暴對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絕不亞于臺風和龍卷風。1993年5月5日,我國西北4省,曾發生一次特大沙塵暴,死亡85人,失蹤31人,直接損失高達5.4億元。1999年8月14日清晨開始,甘肅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區發生中等強度的沙塵暴,瞬間風速達每秒14米,能見度在200至300米之間,飛沙走石,形如黃昏,(目前人員傷亡尚在統計之中)。近5年來,我國西北地區累計遭受到的沙塵暴襲擊有20多次,造成經濟損失12億多元,死亡失蹤人數超過200人。
(2)、大氣污染、表土流失。沙塵暴降塵中至少有38種化學元素,它的發生大大增加了大氣固態污染物的濃度,給起源地、周邊地區以及下風向地區的大氣環境、土壤、農業生產等造成了長期的、潛在的危害。特別是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貧瘠的土地將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