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當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之后,其科研工作效率及科研成果的產出往往明顯下降。
圖源 Pixabay
該論文分析了 1950-2010 年間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的數據,通過獲獎后發表論文數、基于被引用率的論文影響力、想法的新穎程度三個維度,繪制出獲獎后 3 個因素的變化圖標。
隨后,研究人員還通過計算機程序來確定論文中每個獨立的、獨特的科學想法,再根據每個想法首次出現在美國國家圖書館統一醫學語言系統中的初始時間,來確定論文的新穎性。
研究人員將諾貝爾獎得主與年齡相當的拉斯克獎(IT之家注:一項著名醫學獎項)得主進行比較,因為科學家獲頒諾獎時,職業生涯通常已經處于晚期。
研究結果顯示,不論諾貝爾獎還是拉斯克獎,科學家在獲獎之前都會更頻繁發表更為新穎、引用次數更多的論文。而當獲得諾貝爾獎之后,科學家的論文數量、論文的新穎性和論文引用率都有所下降,與拉斯克獎得主持平,甚至會有低于拉斯克獎得主的現象發生。
另一位來自澳大利亞圣母大學的社會科學家 Kirk Doran,也研究了菲爾茲獎對數學家職業生涯的影響,而菲爾茲獎有“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之稱。結果表明,獲獎后科研工作效率同樣也會下降。
Kirk Doran 指出,對大多數科學家來說,獲得這樣一個享有盛譽的獎項都是一個改變人生的事件。在獲獎之后,他們可能會被演講、媒體采訪或出書的機會淹沒,這些事務消耗了他們從事原創科學研究的時間和精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