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鹽層是什么
膏鹽亦稱“石膏鹽”。產于湖北應城。
明初其地發現石膏苗,土人乃掘井斫膏為利。清咸豐年間因淮鹽不能上運,當地民眾苦于淡食,隨即發現采出后的石膏,其所遺上下夾層均含有鹽質,經日久積水,煎成鹽鹵,便能食用。后大規模改進成汲水鍋煎成鹽,年產1萬余噸。

鹽層怎么形成的
海洋吸收溶解物質的來源有兩個:流入海洋的河流和海底的火山活動。河流主要提供從巖石風化中產生的離子,一般是各種硅酸鹽、各種碳酸鹽和堿金屬鈉、鈣和鉀。海底火山則主要提供氫離子和氯離子。
然后,海洋生物用碳酸鈣和二氧化硅來構建外殼,例如我們常見的貝殼;粘土礦物吸收鉀,氫也在許多不同的地方被吸收。
在所有的電子交換完成之后,來自河流的鈉離子和來自火山的氯離子就成為僅有的兩個“幸存者”。水喜歡這兩種離子,并且可以在溶液中容納大量的這兩種離子。但是,鈉和氯會結合在一起,當它們的濃度足夠高時,就會脫離水,繼而沉淀成固體鹽、氯化鈉以及巖鹽。
總有你不知道的事,在我們品嘗到鹽的味道時,我們的舌頭會立即把它再次溶解為鈉和氯離子。
巖鹽是一種非常精細的礦物。除非永遠沒有水能碰到它,否則它不會在地球表面停留很長時間。鹽的體質也很弱。巖鹽這種由鹵石構成的巖石,在適度的壓力下就像冰一樣流動。位于伊朗沙漠的干燥的扎格羅斯山脈以一些著名的鹽冰川為特色。墨西哥灣的大陸架斜坡也是如此,那里埋藏著大量的鹽,它們冒出的速度比海水溶解的速度還要快。
除了像冰川一樣向下流動外,鹽還可以上升到上面的巖層中,成為漂浮的氣球形狀的物體。這些鹽丘在美國中南部分布廣泛。它們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石油價格通常會隨之上漲,這使得它們成為了鉆探目標,同時也便于開采鹽。
鹽床形成于鹽湖和更大的孤立的山地盆地,如猶他州的大鹽湖和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氯來自這些地方的陸地火山活動。但是,現在許多國家開采的大型地下鹽床是在海平面上形成的,而且形成環境與當今世界的環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