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時候,身上有存款傍身,心里才會有底氣去應對各種問題。當然在現代社會,安置資產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除了把錢存銀行,比如保險、理財紛紛涌現出來。
不過不管選擇哪種方式,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財產安全。即使是選擇去銀行定期存款,也要清楚可能發生的問題。在這里要說的是,為了讓我們的財產更有保障,降低發生意外的概率,建議手里有定期存款的及時做好這4項準備。特別是老人更要小心。那么具體是哪4項準備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注意2個“不要”
老話常說“兜里有糧遇事不慌”。這所謂的“糧”放在現實情況來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錢。所以在對待錢的問題上要謹慎再謹慎。比如在我們去銀行存錢的時候,最好能做到這2個不要。
1、不要將全部的存款放在一家銀行里。很多人為了省事,或者為了圖銀行所謂的利息,而一股腦把自己所有的余錢都放在了一家銀行。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這樣存錢最方便。
但是否有想過,銀行也有可能遇到破產的情況。假如真遇到了這樣的麻煩,按照規定儲戶所能獲得的賠償最高也就50萬元。超過的部分再另外由接管機構按照比例清算。
但要說一分不少都拿回來是不太現實的。像不少老人都很有錢,可能會有上百萬、千萬的身家。假如都存一家銀行,然后銀行又破產了,那么自己恐怕就只能自認倒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養老錢付諸東流。
2、不要把自己銀行卡的密碼告訴其他人。對于年輕一些的人來說,保護密碼隱私的意識還是有的。但對于容易忘事的老人來說,可能就會疏忽大意。
他們因擔心自己忘記密碼而可能會把密碼告訴身邊的親近的人。在金錢面前,親情往往都很脆弱。所以如果把密碼泄露,那么旁人萬一心生歹意而盜走錢財,自己到時候后悔也來不及了。
此外還有哪些要注意?
二、注意2個“不做”
另外2個要做的準備一個是不做貪心的選擇,一個是不做“撒手掌柜”。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
1、不做貪心的選擇。也就是說,不要因為貪圖高利息,而選擇去做高風險的理財。“錢生錢”當然是誰都樂意做的事,但問題在于真正實現穩妥盈利的生錢之道其實很難碰到。至少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是很難辨別某種理財是會賠錢還是掙錢。
而現實中真正賺錢的好買賣,業內人自己都爭不到名額,怎么可能輕易落到自己一個圈外人的頭上?所以真正靠譜的存錢方式不是謀求高利息的理財,而是老老實實把錢根據需求情況做定期或活期的儲蓄。
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保險、理財推銷員坑騙老年人養老金去做所謂投資的悲慘案例。
問題就在于這些老人自己不明所以,只是聽信他人的花言巧語。
2、不做“撒手掌柜”。也就是說,不要在自己把錢存入銀行后,就徹底放手不管了。有的老人出于省錢和賺利息的心理,往往會選擇將絕大部分的錢存個3年或5年。
這樣的弊端其實很明顯,可能會讓自己在遇到生病或其他大事的時候,沒錢可用。還有可能因為自己長期的不查賬,導致自己的錢遇到意外損失的時候也不自知。
為了更好地安置我們的錢財,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那我們要做什么呢
在我們選擇定期存款的時候,不妨選擇1年期或者2年期。這樣在我們用錢的時候,也更方便一些。還有就是要注意選擇存錢的銀行,盡量選擇國家的“四大行”或者其他有信譽度、有實力的商業銀行。
如果真的很想用理財的方式賺取高收益,那也盡量選擇有保障、收益率符合常理的理財產品。作為老人如果自己不懂的話,可以讓子女或專業人士幫忙做參考。反正自己不清楚的就不能輕易做決定。
你家是否有老人遭遇過理財詐騙呢?
小結
總而言之,為了自己的財產安全,我們需要從方方面面都注意起來。一個是要選擇合理的存期,一個是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財產信息安全,一個是不要在自己不懂的情況下貪圖所謂的高回報,還有一個就是要懂得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
講到最后,你覺得還有哪些事項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關注”一下,我們一起探討更多內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