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有多少年歷史
舊石器時代,漠河已有遠古人類居住。兩處出土的文物證明,漠河市當時的遠古人類處于母系社會階段,過著原始的漁獵生活,并形成聚落定居。
唐虞三代,漠河境域為邊域荒服之地。

漠河屬于什么地形地貌
漠河市地貌形態類型的空間分布和自然分化不受中生代及其前期壘地構造的控制。兩者不相吻合。同一地貌單元要跨越幾個中生代的構造區。漠河市位于大興安嶺北部,屬于內陸山系地區,群山連綿,溝谷縱橫,山頂平坦,河谷開闊。地貌成因類型以構造一侵蝕地形為主,伴有構造一剝蝕地形和剝蝕一堆積地形。漠河市境山地的一系列山嶺由方向不同的、規模不等的山垅、山梁和高山臺地所組成。大部分屬于低山丘陵地區。其地貌類型自南向北可劃分為3個地帶區。南部為中山地帶,中部為低山丘陵地帶,北部為沿江平原丘陵地帶。
漠河市地勢南高北低,南北呈坡降趨勢。東西兩翼凸起,呈對稱狀態。北部沿嫩漠公路北側長梁亦呈凸起。中心以西林吉鎮周圍地帶為低,全市最低處在東北部,位于興安鄉的額木爾河入江口處。最高處在東南部的白卡魯山。南部中山地帶分布于阿木爾河、老潮河、大林河上游,平均海拔高度為1000米,最高點白卡魯山位于境內東南部,高達1397米;北部平均海拔600米;東部與西部平均海拔為800米;中部平均海拔為600米;東北部最低處海拔為200米。全市地貌形態趨勢為四面隆起,環繞中部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