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來源:環球時報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7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見頂了?還請三思 許多專家預測中國經濟“衰落”。關于中國“崩潰”和源于中國的全球經濟危機的外國書籍被翻譯和出版。但它們都錯了。盡管經歷種種波折,中國經濟仍在增長,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目前,一些人談論“中國見頂了”——認為中國經濟達到增長極限了。《經濟學人》5月份推出報道后,此類說法在韓國引發關注。有視頻博主稱“沒錯,中國時代已結束了”,許多觀眾點擊觀看。這一次他們對了嗎?
地方政府迅速增加的債務,對房地產的過度投資,增長引擎的動力減弱……過去,面對此類情況,中國政府會以增加流動性、取消房地產管制來拉動經濟。但(如今)中國政府沒有這樣做。相反,中國現在講加強經濟基本面,希望通過打破惡性循環,創造一個可持續的增長結構。
中國是到了增長極限還是處于發展高質量經濟的過程中,尚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使在“扭曲增長”期間,創新也肯定存在。從2010年開始全面展開的互聯網革命,正在向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和新材料等下一代產業擴展。在許多領域,中國已經超越韓國。
中國經濟仍在向前發展。國家資源將集中于八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材料、高科技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等。政府推動調動所有科技資源的“新舉國體制”,半導體產業是目標領域之一。抱著零碎的“中國時代已過去”的觀點,是無法發現這些動向的。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些動向,就可能失去更大的東西。我們決不能被“中國見頂了”的言論帶偏了。(作者HAN WOO-DUK,陳俊安譯)
臺灣《中國時報》7月3日文章,原題:中韓交惡談談沒落的韓國 親美反共的尹錫悅任韓國總統后,在美國唆使威誘下,背離傳統國家安全戰略重點,一面倒地攀附美國,親善日本,刺激朝鮮,制裁俄羅斯,敵對中國。
尹錫悅執政后韓國對外貿易從多年順差轉為逆差,對華出口持續萎縮。固然貿易逆差有全球經濟不振、俄烏戰爭造成的國際能源及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但中韓的產業競爭是最大原因。原來韓國居于優勢對華出口的汽車、手機、面板、芯片、家電等產業,因為中國趕超,漸漸失去中國市場。甚至在國際競爭有優勢份額的造船、汽車等產業也被中國瓜分,加上美國制裁中國芯片等原因,韓國的國際市場萎縮。
除了缺乏長期穩健的國家戰略定力給韓國帶來危害、主要支柱產業即將落后中國,韓國年輕人衰敗的精神面貌,是韓國前途看衰的更大原因。韓國的幾家超大型企業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壟斷了大部分就業機會。年輕人惡性內卷,幸福指數最低,自殺率超高。
韓國實質上被美國駐軍掌控,不算獨立自主的國家。在美國脅迫唆使下配合美國利益,不以自己國家利益為考慮。缺乏國家戰略,與周邊國家交惡,經濟發展阻滯,社會結構惡劣,加上人口急速縮減,縱然狂妄一時,未來注定是沒落的國家。(作者為中美論壇社理事盛嘉麟)
標簽: